關於寶寶發燒 ,比體溫更重要的四個問題
作者:大J (野人出版《 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
遇到寶寶發燒時,不是只盯著寶寶的體溫,應該先問自己以下的四個問題,且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樣既能避免自己過於焦慮,也能給寶寶最好的照顧。
小D第一次發燒,是在她矯正4個半月時。早上我發現她額頭發燙,一測體溫高達三八.九℃。我當時很著急,一邊讓老公去拿退燒藥,一邊打電話給小D的兒科醫生,想和她確認退燒藥的劑量。結果醫生卻不緊不慢地問了我四個問題,並告訴我先不用給藥。她說,面對寶寶發燒,以下這四個問題比體溫本身更重要。
‧寶寶有沒有長牙或者打疫苗?
‧寶寶發燒幾天了?
‧寶寶現在的精神狀態如何?
‧寶寶多大了?
寶寶有沒有長牙或者打疫苗?
—發燒是症狀不是病,需要找出導致發燒的原因
小D的兒科醫生向我說明了一個科學概念,即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引起發燒這種症狀的原因可能是長牙、打疫苗,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如果只是長牙或打疫苗引起的,代表寶寶並沒有生病,不需要太擔心,注意觀察和幫助降溫就好。而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才是病,但這也代表當有外來「侵略者」來襲時,寶寶的身體有能力去抵禦,這是免疫系統應該做的事。
寶寶發燒幾天了?
—大部分發燒都是自癒性的,連續三天不退燒要重視
大部分發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這類原因引起的發燒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它會自癒,而且經過發燒的過程,寶寶的免疫系統會進一步增強。病毒性發燒是自癒性的,通常三天就會好轉,這種情況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
還有一小部分發燒是由細菌引起的,比如細菌性肺炎、尿道感染等。這類發燒要重視,不然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果寶寶連續發燒三天,就需要去醫院做檢查,以排除細菌性發燒。治療細菌性發燒一定要使用抗生素。
很多父母都擔心溫度太高會把寶寶的腦子燒壞,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因。如果真有燒壞腦子的情況,一定不是發燒本身導致的,而是細菌侵入大腦引起腦炎等疾病而引起的。
寶寶現在的精神狀態如何?
—寶寶的狀態比溫度計的數字更有意義
很多家長覺得寶寶的溫度越高就意味著病得越嚴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發燒時關鍵是看寶寶的表現,比如是否哭鬧不止,有沒有食欲不佳,是否睡不好等。如果寶寶吃喝、睡覺照常,醒著的時候精神也很好,那麼即使燒到三九℃以上,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相反,即使寶寶只燒到三八.五℃,但顯得精神不振、不願吃奶,總是昏昏沉沉的,這就需要引起注意,應該馬上就醫。記住,應對發燒的關鍵不是盡快退燒,而是讓寶寶盡量舒服,不影響他的作息。
寶寶多大了?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要重視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不管體溫多高,也不管寶寶精神如何,都需要去醫院就醫。因為小月齡寶寶一方面不能像大寶寶那樣表現出很明確的不舒服症狀,很多父母會誤以為寶寶只是累了;另一方面,小月齡寶寶的免疫系統還比較弱,一旦是由細菌引起發燒,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時,最好不要在家自行服用退燒藥,應該馬上去醫院檢查,因為退燒藥會掩蓋一些症狀。這種情況下,需要經由驗血和驗尿來確定是否有細菌感染。
當然,如果發燒影響到寶寶的作息,可以給寶寶服用退燒藥,不過要遵循下面的用藥原則。
‧對於3-6個月的寶寶,推薦服用泰諾林而不是美林;
‧對於6個月以後的寶寶,泰諾林和美林都可以服用;
‧如果寶寶出現脫水或持續嘔吐,不能用美林,而是用泰諾林。
在服用退燒藥時,需要注意的是,寶寶服用退燒藥的劑量是根據寶寶的體重而不是月齡來確定的,所以服用的時候一定要看清說明書。此外,退熱藥一天不能給得過多,不能超過說明書上的建議上限,泰諾林二十四小時內最多可以服用五次,美林二十四小時內最多可以服用四次。
大J特別提醒
遇到寶寶發燒時,不要只盯著寶寶的體溫,而應該先問自己上面的四個問題。發燒是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是讓寶寶變得更加強壯必須付出的代價,媽媽們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樣既能避免自己過於焦慮,也能給寶寶最好的照顧,讓寶寶少走冤枉路。
*本文摘自野人出版《 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0~2歲):感動100萬父母的育兒奇蹟!紐約專業照護團隊指導,為你的寶寶打好全方位發展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